磁共振检查让“脑梗死”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发表日期:2019-08-29
来源:磁共振室 本页责编:左彦
人阅读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于脑梗死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那么怎样才能早发现呢?
有些脑梗的症状很明显,比如突发的肢体麻木、头晕、头痛、肢体力弱、饮水呛咳、呕吐等,特别是平时就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更得注意以上常见症状的出现,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来医院就诊。那么除了这些症状性表现,怎样才能确诊到底是不是脑梗呢?
现在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是CT和磁共振,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梗死的位置、范围及水肿情况,有无出血等。脑CT检查可以准确的显示有无脑出血,但对于脑梗的检出敏感性不如磁共振,磁共振检查能较早发现脑缺血性损害。
脑梗死按发病后时间顺序,分为超急性期(<6小时=、急性期(6-72小时)、亚急性期(4-10天)及慢性期(>10天)。常规的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后6小时就能清楚的显示病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可以更早的发现病灶,比如在弥散加权成像上,脑梗死发病2小时即可发现直径4㎜的小病灶;在灌注加权成像上,可更早的发现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区域,并可进一步区分可恢复的缺血脑组织与真正的梗死脑组织。
磁共振检查新技术的出现为脑梗的治疗赢得了时间,减少了脑梗死致残率的发生。
上一篇: 立秋后怎么吃才好?
下一篇: 要想胃舒服,平时还得多养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