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房颤如何诊断及自我管理?

发表日期:2019-09-09 来源:神经与精神科 作者:汤晶晶 本页责编:左彦
人阅读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房颤分为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其中非瓣膜性房颤占绝大多数。

房颤的类型:

房颤的危险因素:

隐形的杀手---阵发性房颤

可无明显症状:阵发性房颤无明显症状,只有在卒中发生后,才发现房颤的存在。

最容易漏诊:阵发性房颤是临床最易漏诊的房颤类型,被称为“隐形杀手”。

易引发持续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若不及时治疗,长时间持续存在,容易引发持续性房颤

房颤的危害:①影响生活质量:心悸呼吸困难,乏力、降低运动耐量。②增加血栓梗塞的危险:非瓣膜性房颤较无房颤患者卒中增加5倍;微小脑梗降低认知水平。③增加住院率: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住院合并房颤使心血管病住院增加2-3倍。④增加死亡率:使合并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倍;合并心衰时可增加死亡率。

确诊房颤的检查:

已有多项研究证实,采用多种方法共同筛查可提高房颤的检出率!

房颤的自我管理:①学会自我监护每天摸一摸、数一数自己的脉搏。 ②管理诱发因素:高血压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甲亢、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终末期肾病、吸烟、饮酒等导致房颤发生或加重的危险因素。③合理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调理 ;规范生活方式;保持情绪稳定;控制危险因素。④控制体重:18.5≤BMI≤24.0 。⑤坚持抗凝治疗:持久性和慢性房颤患者,经专科医生评估,若无禁忌证者,均需长期实施抗凝治疗,以预防脑血栓和其他动脉血栓的发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