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
——轻松诊断及治疗胆胰疾病
发表日期:2008-03-06
来源:消化内科 作者:王沧海 本页责编:原驰
|
|
所谓的ERCP就是用十二指肠镜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及开口,经此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在X光透视下观察胰管、胆管、胆囊显影并拍片,称之为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简称ERCP)。ERCP在我国始于1973年,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成为临床检查及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
|

|
|
为什么要做ERCP? ² ERCP是诊断胆道疾病的重要手段。ERCP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胆管树”图像,它可以鉴别黄疸的原因、梗塞的部位、结石的分布、胆管狭窄的部位与性质、有无胆管畸形、更能早期发现壶腹癌等。 ² ERCP是检查慢性胰腺炎、胰腺结石、胰腺肿瘤的重要手段。 ² 由于ERCP技术的成功,又衍生了鼻胆管引流技术,即将引流管插入胆管行胆道减压、减黄治疗;还可经导管向胆管内直接注入抗生素行消炎治疗等等。
哪些人需要做ERCP? ² 梗阻性黄疸。 ² 胆道结石:特别对肝内外胆管结石,ERCP优于CT和B超检查。 ² 胆道肿瘤:特别对无黄疸性胆道肿瘤可早期发现病变。 ² 胆道术后综合征:经ERCP可确诊,如残石、狭窄。 ² 胆道畸形或损伤。 ² 胆道蛔虫。确诊并作取蛔治疗,立竿见影。 ² 慢性胰腺炎:胰管狭窄,胰管结石,合并胆道梗阻,胰腺囊肿,假囊肿或脓肿。
病人行ERCP时非常难受吗? 很多病人甚至有医护人员认为,做ERCP时会非常难受。这些想法的出现是对ERCP缺乏了解。事实上,现在病人行ERCP时不适感是非常轻微的。首先,行ERCP前病人要常规用药,抑制了咽喉部、胃肠的反射,有条件还可在麻醉状态下操作;第二,操作的时间很短,一般都在20分钟以内完成;第三,电子十二指肠镜细而柔软,头端光滑,对病人的刺激很小。所以说,病人行ERCP时的痛苦很少或者干脆就没有痛苦。
ERCP能解决什么问题? ² 胆总管结石:通过ERCP下乳头肌切开,可以轻松取出,这就是常说的“口中取石”。 ²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经EST和经鼻胆管引流(ENBD)有效地引流出感染性胆汁,迅速降低胆管压力,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²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特别对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及时行EST减压和ENBD引流胆汁,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² 奥迪氏括约肌痉挛或良性狭窄:行EST后疗效可靠。 ² 手术后胆汁外瘘:胆囊切除术或胆管切开术后早期发生胆瘘,行EST后置入支撑管到达瘘口近端,一般能在几天内胆管瘘口封闭,可以替代危险性极高的胆管再探查手术。 ² 晚期壶腹周围癌的减黄:行EST后引流胆汁,缓解黄疸,提高生存质量。
(网站责编MMS) | |
|
阅读全文
版权所有:8455线路检测中心 京ICP备11039022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