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3E技术”助我院消化内科消化微创诊治水平登上新台阶

发表日期:2016-01-13 来源:消化内科 作者:王亚丹 本页责编:王占荣,原驰
人阅读

 

12月18日下午,我院消化内科手术室成功为食管早癌、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直肠类癌3例患者行ESD术,从病变定位、分离黏膜层,到肿物的剥离及创面的闭合,均顺利完成,且无术后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目前3位患者均已治愈出院。标志着我院消化内科ESD术正日趋成熟,消化微创诊治水平已登上新台阶。

何为“3E技术”?

“3E技术”是目前消化内镜发展的前沿及技术水平的标志。所谓3E即指经十二指肠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及治疗(ERCP)、超声内镜(EUS)、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这些技术不但可以确诊消化系统的各种疾病,还可以在不开刀、不在腹部打洞的前提下,只需经过人体天然的生理通道完成疾病的治疗。对于消化道肿瘤的准确分期、诊断黏膜下肿物、诊断胰腺及肿瘤和其它病变,其准确率优于大多数其它影像学检查。该技术对于一些年龄大、体弱多病或者外科手术无法操作的患者尤为合适。

我院ERCP、EUS技术开展多年,ESD术日趋成熟。

我院消化内科在主任的带领以及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ERCP、EUS已达到优势专科水平。近两年另外一个新的尖端技术ESD,也日趋成熟。

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ESD术具有侵袭小的优点,病人无需剖腹手术,创伤小,耐受性好,住院天数少,手术费用较传统手术低。从疗效来看,实施ESD手术的患者,其术后肿瘤复发率约在0.6%,与传统手术基本持平。另外,ESD术可获得手术完整病理标本,有利于明确肿瘤浸润和分化程度,血管和淋巴浸润情况,如有必要,可追加外科手术。

在内镜技术发达国家,几乎一半以上的早期胃癌、大肠癌都是通过ESD来完成治疗的,ESD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它的开展势必成为我院内镜微创手术的里程碑,给患者带来福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