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微创外科与肿瘤根治原则

发表日期:2009-04-13 来源:胸部外科 作者:魏 博 本页责编:原驰
人阅读

 

得益于现代高新技术的微创外科,短短十几年的发展,给我们外科医师、传统外科学、医学科学技术等许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堪称20世纪末医学的一场革命。同时,作为当代外科治疗的主要对象——恶性肿瘤,微创手术不可避免地涉入了恶性肿瘤的治疗领域,但微创手术是否适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如何将微创外科手术技术科学、合理地引入肿瘤外科领域,需要我们客观、慎重对待。

作为微创外科的代表技术,采用腔镜技术行肿瘤根治性手术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其优势在于放大视野、多角度、高亮度和高清晰度,其劣势在于丧失了手的触觉。然而,由于肿瘤局部结构的复杂性和肿瘤学要求的严格性,腹腔镜肿瘤根治性手术尚未被绝大多数医师所掌握。这些要求包括:非接触技术;整块切除;足够的切除范围。

强调腔镜恶性肿瘤的手术基本原则非常重要,能否严格遵循恶性肿瘤的手术基本原则,是腔镜肿瘤手术疗效的关键。该基本原则包括:
  v
 手术操作无瘤技术:探查顺序由远至近,最后至肿瘤部位;先切断回流静脉,后处理动脉,尽量避免对肿瘤的挤压或牵拉。
  
v 肿瘤手术的基本原则如直肠癌TME技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胃癌D2根治切除,各种肿瘤手术的安全切缘,尤其是环周切缘。
  
v 广泛清除所属淋巴引流区中的所有淋巴结和脂肪组织,清除系膜根部血管周围淋巴结及其可能隐含癌细胞的脂肪组织。
  
v 切口隔离及预防切口种植措施:术后切口种植一直是腹腔镜技术是否适合恶性肿瘤手术的争议焦点,尤其是是经验不足的医院和医师更易发生。

微创外科治疗恶性肿瘤存在局限性。采用腔镜技术切除肿瘤已经不是新闻了,应用腹腔镜行结肠癌切除术、直肠癌切除术、胃癌切除术,甚至行叶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操作熟练,手术创伤确实明显减小。但是,腔镜手术医师手术触觉反馈信息的丧失(意味着深埋在脏器实质内肿块无法触及)等等原因,微创外科肿瘤治疗方面的局限性是不能忽视的: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无瘤技术、切除标本的完整性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作为一个新的技术,目前的应用还存在一定制约,必须妥善加以引导才能保证微创外科技术的逐步完善和推广。首先,明确微创外科的适应证是有限的,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外科技术,一些复杂手术的治疗单靠微创技术还不是很现实,比如胰头疾病的治疗等。其次,微创外科手术要符合目前的肿瘤治疗原则,微创技术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也只是用来处理一些早期肿瘤,在其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肿瘤的局部切除和淋巴结的清扫能够达到常规手术的要求。再次,必须保证手术的安全性,由于微创手术的切口狭小,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如大出血等,很难马上得到控制,外科医生必须避免高风险操作,不能为开展微创手术把病人推到一个十分危险的位置。

绝大多数标准的肿瘤切除方式仍适用于临床,尤其对其它综合治疗效果欠佳的肿瘤,仍应采用标准的手术方法。单纯追求微创化是不可取的,应该严格掌握指征,慎重决定手术方式。偏面追求微创、常导致肿瘤过早过频地复发转移,使病人失去救治的时机,再好的愿望也是徒劳的。动机和效果的对立与统一是永恒的,微创手术的目的不是单纯追求微创而是在于治疗肿瘤,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应该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手术的创伤。当两者产生矛盾的时候,应以前者为主。

微创外科的目标是对机体造成的局部和全身创伤达到最小,应具有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最小的手术切口,最轻的全身炎症反应、最少的疤痕愈合。

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包括微创外科),均必须达到两个目的:
  v
尽可能的达到根治性,以延长生存期;
  
v 尽量减少痛苦(包括医源性和疾病本身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在微创外科革新的大潮中,在一片21世纪外科“狂想曲”中,已夹杂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不顾自身技术及经验条件而勉强实施“微创”手术,最后把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本可以根治性切除的恶性肿瘤实际上做了姑息性切除,其结果是很快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很低。这种实际上只剩下皮肤与肌肉的微创伤而牺牲了肿瘤治疗中远期效果的舍本求末的不负责任的做法,是绝不可取的。

目前,腔镜肿瘤手术仍处于临床探索阶段,尚缺乏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长期对照研究结果来评价腹腔镜手术的优劣,但我们相信,正如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一样,外科医师只要严格选择合适病例进行腹腔镜手术,手术中严格遵循癌症手术的根治原则,使得腔镜肿瘤根治术除了其微创优势外,也能取得与传统手术同样的远期疗效。

一个处在微创外科时代的肿瘤外科医生所坚持的原则底线应该是:不要因为追求“微创”而牺牲了肿瘤切除的根治性!

(供稿:闻卓)
  
(本页责编:王占荣MMS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