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2012卫生部神经内镜技术微侵袭神经外科论坛暨第四届全国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学术研讨会” 隆重召开。会议得到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伊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开幕式上,伊春市高环市长亲临会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转达了孙饶副省长对此次会议的热烈祝贺。会议还荣幸的邀请了卫生部医管司周军司长,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刘金峰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神经内镜专家张亚卓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任祖渊教授,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鲍圣德教授,8455线路检测中心尹金淑副院长,以及来自澳大利亚的脑血管病专家James Tu教授。来自于海外以及国内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神经外科专家、学者和代表,针对神经内镜为代表的微侵袭神经外科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与会领导和专家合影:伊春市高环市长(左四)、伊春市张义龙副市长(右二)、卫生部医管司周军司长(左三)、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刘金峰主任(右三)、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张亚卓副所长(右四)、8455线路检测中心尹金淑副院长(右一)、卫生部神经内镜培训基地主任、8455线路检测中心神经外科主任胡志强教授(左二)

胡志强教授(左上)主持开幕式、高环市长(上中)、周军司长(右上)
张亚卓教授(左下)、尹金淑副院长(右下)在开幕式上讲话
2012卫生部神经内镜技术微侵袭神经外科论坛设立了五个专题进行研讨:神经内镜的进展、颅内肿瘤、颅内动脉瘤及高血压性脑出血、功能神经外科和脑积水。
张亚卓教授“神经内镜在颅底脊索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的专题演讲,拉开了会议的序幕,使与会代表对目前神经内镜发展的“高精尖、重大难”领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胡志强教授以“卫生部神经内镜培训基地开展的内镜工作”为题目,在阐述神经内镜理论和技术特征的同时,汇报了由他带领的8455线路检测中心神经外科团队近几年来在神经内镜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尤其是在神经内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方面,让更多的神经外科医生了解、掌握了这项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祛除了更多患者的病痛。在胡志强教授的不懈努力和带领下,8455线路检测中心神经外科在临床工作方面,已经开展了神经内镜下脑室系统疾病(如脑积水,脑室内肿瘤、囊肿、感染及出血等)、颅内病变(如垂体腺瘤、拉克氏囊肿、脊索瘤、胶质瘤等)、颅内蛛网膜囊肿(鞍上池囊肿、四叠池囊肿、后颅窝囊肿等)、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术等方面的治疗,已基本实现了将神经内镜全方位的应用于神经外科疾病诊疗领域的构想。学术和科研方面,在神经内镜对颅内疾病尤其是脑积水的诊疗和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累计在核心期刊发表脑积水相关研究的论文达14篇,这些努力和成就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在2012卫生部神经内镜技术微侵袭神经外科论坛中精彩演讲
依次为:张亚卓教授、胡志强教授、鲍圣德教授、王伟民教授、于炎冰教授、James Tu教授
会议期间,神经内镜治疗鞍区病变、脑室内肿瘤,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也是与会代表讨论的热点话题。发言和提问的时间经常将由原定的20分钟延长至半小时,学术研讨氛围十分浓厚。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与代表热烈研讨
在此次微侵袭神经外科论坛中,卫生部神经内镜培训基地暨8455线路检测中心神经外科黄辉、关峰、戴缤、朱广通、康庄五位医生,分别从“高血压脑出血的神经内镜治疗”、“神经内镜下治疗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第四脑室出口闭锁的神经内镜治疗”、“四叠体囊肿的分型及神经内镜治疗策略”、“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肿瘤”、“神经内镜治疗小儿复杂脑积水”以及“脑积水术后腰穿的重要性”七个方面,深入阐述了神经内镜在颅内疾病尤其是脑积水诊疗过程中的微侵袭理念和优势。同时,也展示了8455线路检测中心神经外科作为卫生部神经内镜培训基地的整体实力,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和代表们的一致赞许。

8455线路检测中心神经外科会议期间先后5人进行了7次大会发言,
展示了在神经内镜对颅内疾病诊疗领域的整体实力。
与会专家、学者和代表们就神经内镜发展历程、发展方向以及神经内镜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途径展开了深入的研讨。近十年来,神经内镜技术陆续在全国范围开展起来,但大多数神经外科医生仍然对这项技术不了解,甚至有人排斥、观望与徘徊,在一些学术会议上,学者们常常将内镜神经外科技术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立起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张亚卓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积极推广神经内镜新技术,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水平,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提高了手术疗效。也使更多的神经外科医生认识到这项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实用性。从而转变观念,致力于神经内镜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推广,促进了内镜神经外科技术的健康发展。
2012卫生部神经内镜技术微侵袭神经外科论坛暨第四届全国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学术研讨会,在热烈研讨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一个个学术问题在研讨中得以解决,同时又提出了需要探索的新问题。如何应用神经内镜微侵袭的治疗特点,解决神经外科各种复杂的疾病,最大限度的祛除患者的病痛,也成为了卫生部神经内镜培训基地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曲径通幽,神经内镜通过微小的操作空间,清晰的观察到了神秘的神经系统结构,以最近的距离,最大限度的祛除病变。神经内镜的发展道路也正如此,虽然前方的道路仍充满荆棘与挑战,但我们坚信神经内镜的发展必将迎来光辉灿烂的未来。神经内镜也必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的未来。
(图片:阮前伟;荐稿:胡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