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党群园地 >>我敬我业

为中国医生喝彩!

——中国第四批援特多医疗队工作纪实(三)

发表日期:2016-07-08 来源:中国第四批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医疗队 作者:胡志强 本页责编:王占荣,原驰
人阅读
推荐文章

真诚服务

中国医疗队的服务对象包括特多人民,特多华人华侨、中资机构人员、中国驻特多使馆领导和人员。知道中国医疗队在圣费尔南多总医院工作,每到门诊日,来中国医疗队队员所在学科看病的病人络绎不绝。由神经外科、神经脊柱、整形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眼科、心内科肿瘤内科消化科、病理科组成的专家团队,热情、细致、周到服务,加上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赢得特多同行和病人的赞誉。

一个三叉神经痛女患者,冷热水,刷牙,吃饭都会刺激右侧面部扳机样、烧灼样的疼痛,严重影响病人正常的生活。中国医疗队的神经外科医生Dr. Hu和Dr. Guan采用全程神经内镜技术,给病人做了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疼痛症状消失。当我们去家访时,她还特意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招待我们。

医疗队驻地经常会有特多人、华人华侨到访,有的是找耳鼻喉科彭洪教授看病的,有的是来找眼科褚立群副教授寻诊的,有的是来拜访神经脊柱科宋红星教授的,彭建军刘红、陈峰几乎所有医疗队员都在驻地为来访者看过病。

应特多中华艺术文化研习会、中华总会、中建公司的邀请,经中国驻特多使馆批准,医疗队先后在圣费尔南多和西班牙港两地举行三次大规模义诊活动。黄星原大使和使馆其他领导一起亲自到现场慰问医疗队和特多的华人华侨。义诊活动受到当地华人华侨的广泛好评,每次都有百人参加义诊活动。

96小时跨国救助中港公司员工,圭亚那、中国、特多三国联动,租用SOS飞机,中国驻特多使馆开辟空中绿色通道,将病人运送至圣费尔南多总医院。急诊手术由神经外科胡志强教授和关峰副教授成功夹闭眼动脉瘤。

为了更好地为中国驻特多使馆的领导和人员保驾护航,医疗队与使馆联合举办读书会。先后由医疗队夏扬彭建军胡志强、陈峰、褚立群五位医生就《冠心病的预防、饮食与运动》《驻外人员心理保健》《肿瘤预防》《眼保健》进行健康讲座,答惑解疑。

服务当地华人是援外医疗队的重要任务,是传递党和国家对海外华人关怀的重要体现。第4批医疗队来到特多后受到当地华人的热烈欢迎和关照。我们医疗队也为当地华人做了大量医疗服务,受到当地华人的喜爱。

萧老(萧容庆,72 岁)是特多中华商会总会会长,2013年习主席访特时,做为当地华人代表得到接见,是当地很有影响的华人侨领。他双眼患有白内障多年,右眼6年前由当地医生做了白内障手术,手术效果很不理想,术后视力很差,因此他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左眼上。近几年,萧老的左眼白内障越来越重,但是,由于右眼手术失败,萧老一直不敢轻易下决心做左眼手术。第4批医疗队来到特多后,在几个月的交往中,我第四批医疗队的医疗水平得到萧老的认可,萧老终于下定决心并多次提出要求,希望褚立群主任医师能为他手术。虽然白内障手术对他来说已是驾轻就熟,但为这样一位“敏感”人物手术还是很有压力。因为手术毕竟是有风险的,况且萧老的左眼是他唯一的希望,一旦手术失败,就有失明的风险。因此,褚立群起初并不想做这一手术。但是医疗队胡队长鼓励他,希望他能承担这手术,因为服务华人也是我们医疗队义不容辞的责任。华人远离祖国,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下生活很不容易,而且萧老作为当地侨领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在队长和大使馆的支持下,为了让老人重见光明,健康快乐的生活,并能继续为特多华人做更多的工作,在老人的信任和期盼下,他决定为萧老完成左眼白内障手术。经过精心地准备,手术于2016年4月11日顺利完成。手术很快,萧老一点都没感受到痛苦,术后他开心地笑了。术后第二天视力恢复到0.8,萧老非常满意。该事件也在当地华人圈造成很大影响,大家纷纷祝贺萧老手术成功的同时,也为中国医疗队,为中国医生,为祖国喝彩。

融入特多

英文单词“Tan”意指人的皮肤经太阳照射后变成棕色。在特多,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6月是特多的旱季,雨水少,阳光足。走在阳光下,人的皮肤会明显有灼热的感觉。日久,人的皮肤颜色难免变“Tan”。可能是上天有意让中国医疗队队员从外到里都要融入到特多人的生活中去,一个月下来,大家的肤色或多或少都有了变化。

医疗队来特多后一个月,恰逢中国的春节和特多的狂欢节(Carnival)。特多华人华侨和使馆举行迎新春招待会,医疗队备受关注,给予特多特别的关注和介绍。

2月8日,医疗队在西班牙港参加J`ouvert游行泼彩,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音乐,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载歌载舞,不时会有人将彩色液体泼向游行的人群,大家都会幸运“中彩”,吉祥如意!

2月9日,特多卫生部特意安排医疗队参加Carnival的VVVIP活动,并派官员Tonya陪同。特多的礼遇,特多的待遇。

特多的医生不时也会邀请医疗队员到他家中做客,使我们有幸品尝地道的“私房菜”,Doubles,Alloo pie,Roti,Armadillo,Curry food……

近期,我和关峰陪同特多Guardian日报的记者Charles一起去随访几名术后患者,意想不到的是家家都准备了丰盛的美食来款待我们。特多的热情、特多的礼遇,让我们应接不暇。最后一家实在吃不动了,还得打包带回,情真义切!

在繁忙的援外工作之余,牢记出发之前培训会上领导的嘱托,做好民间交流工作。利用工作、日常生活,广泛结交朋友,与特多的上层、中产阶级和基层老百姓沟通交流,深化了两国民间友谊。彭建军利用个人在特多的人脉关系,先后多次组织队友到特多普通民众家中做客,共同出游,增进了相互的了解,特别是宣传了中国对外的医疗援助工作,扩大援外工作在特多群众中的影响力。

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1965年,周恩来访问桑给巴尔,对正在援桑的医疗队说:“中国医疗队迟早要走的,我们要培训当地医务人员,给当地人民留下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医疗队”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也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为了帮助特多建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中国政府派出4批重点以神经外科为主的医疗队。宣武医院、天坛医院、朝阳医院和世纪坛医院均派出了强大医疗专家阵容。宣武医院作为第1批特多队,在神经介入方面充分发挥优势,创造了特多神经外科领域的多个“第一”;天坛医院作为第2批特多队,开辟了特多的显微神经外科时代,并创建了中-特显微外科培训中心,让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特多永续相传;朝阳医院作为第3批医疗队,用他们的辛勤努力谱写了新的篇章。

我院第4批特多医疗队在积极开展医疗工作的同时,着重培训当地神经外科医生的显微神经外科及内镜神经外科的诊疗水平,把以神经内镜为代表的微创神经外科理念和技术传播给特多医生,成功地完成特多第一例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垂体腺瘤切除术,第一例全程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第一例神经内镜三脑室肿瘤切除术,第一例神经内镜后颅窝蛛网膜囊切除+穿通术肿,第一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夹闭术,第一例神经内镜+显微镜三角区脑膜瘤切除术,特多第一例右枕叶AVM切除术,第一例神经内镜下孤立四脑室穿通术。并将圣费尔南多总院神经外科由经典神经外科、显微神经外科阶段领入以内镜为代表的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大门。

知道中国医疗队即将回国,收官手术由神经内镜切除垂体腺瘤和夹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变为AVM,由AVM又变为神经内镜下孤立四脑室穿通术。

经过2年,4批中国医疗队的不懈努力,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已经建立,他们是Dr. Adole, Dr. Boodram, Dr. Armour, Dr. Dassrath, Dr. Bassoon, Dr. Ramnarace, and Cuba Dr. Nunez,他们将永远留在特多,为特多人民服务。

管理工作

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掌握,将包容和智慧融入到实际工作中。财务制度公开透明,张贴于墙上,便于监督执行。团结全队同志一起努力完成援外医疗任务,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让所有人都明白,医疗队的成功之日,就是大家分享胜利之时。

“感谢各位队员的热情服务,知识是有力量的,人是有情感的,服务是有精神回报的”

援外模式的未来转变

输血不如造血,造血也需必要先决条件,必须有一定基础。为此建议:

1.交换医学生。

2.根据每一名国外受训医务人员的情况,采取个性化、分层次在中国进行培养和培训,重点培训骨干力量。

3.组织短期专家组,到援助国进行重点帮扶,解决具体问题。

4.定期举办学术会议和workshop。

5.基于北京大医院多和医学院校多的优势,建立中国援外医疗国际大学或学院,重点培养不同层次的医学人才,回国后发挥作用。

学术交流与合作

定期在中国和受援国举办不同学科的国际会议和workshop,切合实际的帮助受援国从基础医疗到长远发展,建立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