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中国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特多)两国最高领导人签署的协议,自2014年起,中国向特多先后派遣四批医疗队,执行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和医疗培训任务。我个人非常荣幸以一名神经外科医生的身份被领导点名加入医疗队,作为第四批医疗队队长率队来到特多。在为期6个月的援外工作中,本着“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特多四队全体队员齐心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其中,门诊诊疗病人3747例,手术499例,完成各种检查595例,签发病理报告800份。
无私奉献
大家只知道中国医疗队员是volunteer,还不知道医疗队员为祖国这个大家,牺牲了多少小家的利益,他们甘愿奉献,不求回报。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彭洪,2003年参加过抗击“非典”,2008-2010年参加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这次又义无反顾参加了中国援特多医疗队,是医疗队的“定海神针”,不仅经鼻内镜下手术做得精彩绝伦,得到特多和古巴同行的称赞,而且理发也是他的绝活:不仅给队员们理发,还能给自己理发,是医疗队的美发大师,兼烹饪大师。同时他还担任医疗队的会计,经常为了完成队里财务报表忙到深夜。抗“非典”时,孩子幼小,夫妻俩同时战斗在“非典”第一线,将孩子寄住在姥姥家,半年后才得以相见。援几内亚期间,他家里有亲人病重、去世,孩子小升初。这次援特多,又恰逢孩子高考。这些都没有影响他对援外工作的积极性,一直都在充满热情、尽心尽责地工作。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关峰是队里最年轻的队员,兼任医疗队秘书。为了参加医疗队,他说服了年轻的妻子,推迟了做父亲的计划,毅然报名参加了医疗队。他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吃苦在前,时刻把队里的工作放在第一位。特多医疗队是唯一不配汽车的医疗队,他负责与圣费尔南多总医院汽车队联系安排医疗队出行,看是简单的工作却异常得复杂多变。为了保证医疗队的正常出行,需要反复多次沟通和确认,即使这样也会发生晚点或无法确认等情况。无奈之下,为了保证医疗队出行,租了汽车,可医院车队又派车来了,不得不给租车公司交违约金。同时他还负责“世纪坛人在特多”公众微信号的管理、8455线路检测中心、撰稿等工作,还要完成正常的医疗工作和培训工作,经常忙到深夜;还要参与“On Call”,担任二线值班,甚至还要参与急诊手术。
整形外科主任医师夏扬在母亲患有肿瘤的情况下,从大局考虑,毅然决然的参加了医疗队,并把妹妹从加拿大召回,妹妹毫无怨言地关闭了在加拿大的诊所,回国照顾病重的母亲。夏扬每天利用空余时间与病重的母亲联系,为了说服母亲接受治疗,有时甚至发生口角。真是“子欲孝而亲不待”,最后夏扬也没能在母亲临终前见上最后一面,可谓一人出征,全家参与。
脊柱外科主任医师宋红星这半年恰逢儿子准备参加高考。孩子特殊,不省心,需要陪伴、监管。但出于工作需要,断然舍弃小家的利益,报名参加医疗队。由于考虑到出国后不能接送孩子,援外出发前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希望孩子能顺利度过高考这一人生关键的时期。
勇于探索
对每个医疗队员而言,治病救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但是到了圣费尔南多总医院,每个队员所面对的是不熟悉的环境,不熟悉的面孔。有的需要单兵作战,有的需要小组行动。思维和习惯、工作方式和方法、作息时间,许多事情都需要重新了解和认识,同时还要将医疗工作、医疗培训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这就要求每一个队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刚到医院一个月,我收到了手术室Manager Lewis的一封信,希望我们神经外科按时开台,我、关峰和宋红星感觉很困惑。我们主动找她询问,才知道麻醉科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只有看到中国医生,才会将病人从手术等待区接入手术间,开始麻醉和相应的准备,因为特多四队是唯一没有配备中国麻醉大夫和手术室护士的队伍。我们随即调整工作安排,每到手术日,我们第一站先到手术等待区看望病人,同时通知手术人员,中国医疗队已按时到达,随后我们再去查房,处置病人。
第四批医疗队中,陈峰主任医师是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肿瘤科医生,没有前任的经验可以借鉴。来到圣费总院后,她克服了语言障碍、医院环境和工作程序不熟悉、风俗习惯不同等种种困难,采取迅速投入工作、边工作边熟悉的原则,第一天上班就参与科室查房和门诊工作,工作一个月后就开始独立看门诊、查房和参与会诊,独立和病人及家属谈话并制定化疗方案。工作三个月后,肿瘤科的主任休假两个月,鉴于她的水平和表现,医院任命她担任肿瘤科的首席医官(Specalist Medical Officer, SMO),相当于科室主任,全面负责肿瘤科的业务工作,独立参加相关科室会诊,参加多学科会诊,并作为SMO主持肿瘤科发言。在第四医疗队中,她是其中一位曾担任科室主任的医生,唯一一位独立会诊、查房的医生,也是一位参加医院MDT并主持科室发言的医生。在最艰难的一段时间,肿瘤科因为休假、生病及工作变动,曾经有五名医生不能前来上班,她自己主动加班加点,并想办法优化医疗程序,帮助科室完善化疗复查程序、病房查房制度等,尽量减少医生的重复工作和病人的等待时间,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科室在岗人员大家一起努力,克服了人员缺乏的困难,做到减员不减战斗力,工作期间无差错、无医疗事故,得到了医院的认可。
对于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医疗队会利用晚饭时间,集思广益,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和方式。当我们把第一个月的总结报告图文并茂地交给特多卫生部国际合作司长David Constant 时,他说第一次看到这种方式的工作报告,他又向我们多要了一份报告,他要转交CMO(Chief Medical Officer CMO)。
同时医疗队也将工作总结发回国内,雷海潮副局长看后写到“很好的工作机制和创新”“祝贺开局,稳妥起步,步步为营,扩大信任,深化友谊,帮助提高”。
不断创新
作为特多圣费尔南多总医院和教学医院(San Fernando General Hospital and Teaching Hospital,简称:圣费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我不仅率先垂范,而且言传身教,从一点一滴做起,注重队伍培养和建设,将微创神经外科理念和技术带入日常工作中。我和关峰一起成功地完成特多第一例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垂体腺瘤切除术,第一例全程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第一例神经内镜三脑室肿瘤切除术,第一例神经内镜后颅窝蛛网膜囊切除+穿通术肿,第一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夹闭术,第一例神经内镜+显微镜三角区脑膜瘤切除术。最后,以特多第一例右枕叶AVM(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切除术圆满收官,将圣费总院神经外科由经典神经外科、显微神经外科阶段领入以内镜为代表的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大门。
根据圣费总院给神经外科安排的手术计划,截止到五月底,医疗队就已超额完成任务。因知道中国医疗队要回国,特多没有医生能胜任复杂疑难手术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特又与中国医疗队协商,希望增加几台手术,圣费总院特调整手术室总体计划安排,出奇地在一天内排了两台手术:一台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术,一台是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因为常规情况下,手术室护士和麻醉科医生下午2点下班,再排手术就需增派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生。
之后,他们又与医疗队协商,希望能帮做一例右枕叶AVM切除术。本以为胜利收官了,但特多方又请医疗队会诊一名4岁小男孩。小孩家庭经济条件极其困难,1岁半时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感染。拔出引流管,二次重新分流,现在情况是病人行走困难,言语不清,头CT和MRI显示孤立四脑室,将脑干压迫的严重变形,四处求医无果,病情迁延2年多,得知只有医疗队能用神经内镜解决孤立四脑室问题,特多方和家属请医疗队帮忙手术,而此时医疗队正在紧张的筹备中国-特多-加勒比海地区国际神经内镜会议和workshop,日程排的满满,只有6月8日星期六上午有时间可以利用,平时增加一台手术都十分困难,何况星期六。圣费总院经多方协调,按医疗队的时间表将手术加上,胡志强教授和关峰副教授考虑用脑室镜经侧脑室进入三脑室,通过中脑导水管开口将孤立四脑室打通,解除孤立四脑室对脑干的压迫,同时重建脑脊液循环。事实比想象的复杂,因孤立四脑室的长期压迫,脑室解剖严重变形,中脑导水管开口的辨认十分困难,一旦选错手术位置,损伤脑干,后果不堪设想。胡志强教授和关峰副教授经仔细研究,并凭借丰富临床经验,正确地选择了手术位点,手术顺利成功,期盼已久的家属,特别是高高大大的孩子父亲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也是特多第一例成功用神经内镜治疗孤立四脑室。收官手术由神经内镜切除垂体腺瘤和夹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变为AVM,由AVM又变为神经内镜下孤立四脑室穿通术。
第四队的另外一个创新就是消化科刘红主持的医疗队全体队员参与的一项关于肠道菌群调查的科研工作。让每个队员收集粪便标本,哪怕是自己的标本,也是听起来不自觉就皱眉头的事情,但是大家明白了研究的必要性后,都克服困难,支持这项科研工作。看似简单的工作,在特多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家,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比方说标本取出后立刻需要冷冻,可是整个医院没有一台-80度冰箱,所以只能放在-20冷冻,定期寄回国内。还有医院的许可、以及标本往哪里存放、在哪里买干冰、用什么容器邮寄,以及有没有符合低温邮寄的快递公司等等一系列问题,全部要一一解决。在队长的鼓励和队员们的坚持下,问题终于一一解决。比较欣慰的是现在我们的项目进展顺利,我们的合作伙伴在国内传来消息,部分样品已经有了不错的结果!感谢所有队员付出的努力!
宋红星作为脊柱外科医生,在队长胡志强主任的领导下,有幸在圣费总院神经外科工作,负责科室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治工作。这里的脊柱患者很多,同国内一样,脊柱微创手术受到当地医生的期待和患者的欢迎。完成了特多第一例微创脊柱减压内固定手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微创融合术(MIS-TLIF),将目前国际上领先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带到特多。并融合神经外科、骨科医生的优势,开展脊柱显微减压内固定手术,提高当地医生微创手术的理念和技术。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人较多,手术量大。除了本专业的疾病外,还有大量的眼部、口腔疾病的诊疗及手术均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承担。特多医生技术水平较为传统,几乎上都是开放式手术,缺乏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鼻内镜手术只能进行简单的鼻息肉切除、上颌窦手术。内镜下的鼻颅底、鼻眼相关、鼻颌面以及外、中耳手术完全空白。
半年的时间里,彭洪教授开展了几乎所有的鼻内镜下鼻-鼻窦,鼻颅底,鼻眼相关,鼻颌面及内镜下的外、中耳手术。其中,鼻内镜下脑膜脑膨出切除颅底重建术;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头状瘤(IV期)切除术;双侧鼻腔鼻窦肿物(IV期),眼球突出,蛙状鼻,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物切除,眶内壁减压,鼻成形术等10项为国内、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难度(4级)的特多首例鼻内镜手术所。所有病人无一例术后并发症发生。针对临床中存在的病人管理粗糙,不重视病史、影像学检查,术前、术后很少对照,手术方式和理念落后,术后随访不及时等问题,他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规范从门诊到住院病人的诊疗及围手术期管理。对术前完整病史收集,必须的内镜检查,CT、MRI的三维扫描、层距、层厚要求,术中控制性降压,手术关键步骤及应变处理,规范的术后随访制度,术后换药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讲解如何观察病变性质,影像学的鉴别诊断。培养术前、术后内镜检查和影像学图像的拍照、录像存档的习惯,逐步改善不良现状。彭洪教授培养的一名registered doctor,后来调到了特多首都最大的Port of Spain general hospital。
在第24届(2016年)加勒比海地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国际年会上大会发言时,宣传中国、宣传中国的援外医疗、中国医疗队的工作情况和风采,分享了大量临床病例。并广交朋友,扩大了中国医疗队在特多乃至整个加勒比海地区和部分欧美国家的影响。
在特多医学会2016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继续教育研讨会及Workshop上,对医学继续教育重要性及方式、方法的意见,得到了特多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赞许。
在临床工作的同时,总结经验,撰写了一篇《End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 of Meningoencephalocele surgery: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ture》论文。半年里,门诊诊治病人738人次,住院病人235人次,鼻内镜和纤维喉镜检查263人次,手术216人次(包括5例华人)。每日参加查房,并参加急诊抢救。他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圣费总院医生、护士和病人的高度称赞,收到了15封感谢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