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一种症状不明显的、进行性发展的疾病,医生将其形象的比喻为“冷酷的隐形杀手”。其严重的并发症——骨折,愈来愈受到公众的关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而在我国6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患者高达40%~50%,约25%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70岁以上骨折发生率可达50%~80%。由此引起的严重的医疗和社会负担,已引起公众广泛的重视,并将骨质疏松症列为3大重点攻关研究的老年疾病之一。
何谓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致使骨小梁结构稀疏、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质变得更轻、更弱、更脆而失去原有强度,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有哪些表现
• 疼痛
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或行走有困难。
• 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
• 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累及三个部位:脊柱、前臂远端、髋关节,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髋关节骨折,一次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增加。
骨质疏松如何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提出以下标准:
骨密度测量将提供全身和任意骨的骨密度值,并将您测得的骨密度值与正常成人的骨量峰值比较得出T值。
正常:所测定的T值不低于年轻成人平均值1个标准差(SD)。
骨质减少:所测得的T值低于正常年轻成人平均值1.0SD,但不超过2.5SD。
骨质疏松:所测得的T值低于正常年轻成人平均值2.5SD。
严重骨质疏松:所测得的T值低于正常年轻成人平均值2.5SD,并有一次或多次脆性骨折。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目前一般将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分为两大类:以抑制骨吸收为主的骨吸收抑制剂及促进骨形成为主的骨形成促进剂。
抗骨吸收药
• 雌激素(Estrogen)
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一般在绝经后5~8年疗效明显,亦称为激素替代疗法(HRT)。但副作用可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目前通常与孕激素、雄激素联合应用,减低副作用。
• 降钙素(Calcition,CT)
可以降低破骨细胞数目和功能,延缓破骨细胞发育成熟,对成骨细胞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其不良反应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刺激症状。
• 双磷酸盐(阿仑磷酸钠)
能够通过干扰破骨细胞成熟,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
•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Estrogen antagonist,EA)
其特症表现为对生殖系统起雌激素拮抗作用,对骨骼及心血管系统起雌激素激动作用。可有效治疗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
增加骨形成的药
• 氟制剂 • 促合成激素
• 生长激素 • 维生素D
• 甲状旁腺激素
远离骨质疏松
■ 饮食:保证足量的钙、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如:多吃乳品、豆制品、海产、蔬菜、坚果、橙子、西柚和奇异果等,同时减少用盐量和腌制食物。
■ 日晒:日光照射每天超过半小时,可以加快维生素D的合成。
■ 习惯:提倡不抽烟,不喝咖啡,减少浓茶、可乐、酒精的摄入量。
■ 运动:每天运动半小时,可以采用走路、跑步或爬楼梯等各种形式,而中老年人还可以适当打太极拳等。
■ 预防:对于有更年期症状的女性,适当、低剂量服用雌激素,不仅可改善更年期症状,还可延缓衰老,增加骨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