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阅读】《鼠疫与近代中国》读后有感
——我院第六届“点亮美丽人生”全员乐阅读读后感
一、前言
我院团组织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高我院团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医学人文精神,开展了主题为“弘扬抗疫精神 践行医者使命”的第六届“点亮美丽人生”全员乐阅读活动。在此抗疫特殊时刻,作为团员青年不断汲取有关“初心、使命”以及民族精神系列知识极为必要。机关团支部选取了由日本作家饭岛涉所著,朴彦等人主译的一部中国疫情抗击史著作——《鼠疫与近代中国-卫生的制度化和社会变迁》,想要从我国近代的疫情抗击经历与现在的新冠抗疫情况进行对比,深入了解我国卫生制度的变迁。
二、本书脉络
本书的一大特色是从卫生制度(检疫、疾控)的变迁来看日本和对殖民地统治,体现中国的社会变迁,角度较为新颖。选择这本书也是特别好奇一个日本的知名作家如何观察和书写一部中国的卫生制度变迁史,译者又是如何解读。通读整本书,时间线大概是这样的:首先是从日本的卫生制度改革始于甲午战争,因为发现士兵死于传染病数量的数额远超战死数量,如何有效避免传染病造成士兵损失成为了当时日本政府重要议题,发现了传染病对于当时社会的危害性。而从当时清政府时期的角度,并非完全被动接受殖民者推行的卫生制度,自己也具有改革的思路与需求,即将长久以来由民间团体承担的卫生事业纳入国家行政事务中。因此,双方的利益和路线产生了冲突,清政府与殖民者检疫权的争夺关乎主权问题,上升至政治层面。而面临当时的鼠疫,实行了分区域封锁隔离、铁路检疫的举措,可以说是为后来隔离、预检等措施提供了早期思路。防疫工作在当时就是警察与医护配合工作模式,卫生制度化与警察行政密切相连,这与当前白衣天使与军人的永远屹立在抗击一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谋而合。卫生行政管理体系也至今沿袭了行政管理与医学技术的分离模式,从两个角度解决、发现问题,各司其职才能取得整体胜利。法定传染病的上报机制也已经在当时下至以村子为单位的细化程度,法定传染病情报的共享机制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初步确立了。
三、读后有感
通读整本书,无疑不让我感叹到在当时殖民者统治下的中国社会依然建立了感染病防控和疫情抗击的雏形,有些制度和方法沿袭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环节是对于伍连德的人物刻画,其实这个名字说起来并不陌生,如果听一节关于我国疫情防控史,那么无疑会听到这样一个传奇的名字。当时清政府对东三省的控制能力相当有限,在与殖民者对于解决鼠疫等防疫问题上的博弈,清政府实际受到的压力非常巨大,再加上百姓狂热迷信宗教活动,反对消毒、隔离的科学措施,这进一步扩大了感染人群。
伍连德正是在这一时期,被派往哈尔滨指导东北肺鼠疫防治的。让伍连德十分疑惑的是,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东北,根据常规的传染途径,跳蚤是如何活跃起来的呢?通过对病症特征的比较,伍连德想到另外一种传播的可能性:飞沫传染。他认为,这次与以往不同,流行的是鼠疫的另外一个类型——肺鼠疫。然而,这一提法当时并未真正地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在东北的日本势力开始使用自己的防疫办法——捕杀老鼠。后来,法国著名防疫医学专家梅尼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病人而死,这件事情终于引起了关注,大家认可了伍连德的观点。随后,伍连德申请政府将火车停运,隔离病患,并要求同他并肩战斗的医生戴上他自创的伍氏口罩。伍连德正是凭借着改善国家防疫水平的初心和使命感,正面冲击社会习俗与政府制度,通过多方努力,才得以批准。当时的各种做法和研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并且所展现的问题不仅仅在医学上,更是体现在社会与政治层面。
2020年在经历了许多社会热点问题的考验下,我党和我国人民坚持不懈,奋勇之前。以人民为根本,疫情虽然可怕,但党和人民不畏惧;疫情虽然带来了诸多问题,但党和人民不懈怠;疫情虽然使国际形势逐渐严峻,但党和人民不低头。随着我国近代卫生制度与各类疫情发展,许多事务形态发生了转变,但其根本不变,就像当年鼠疫中伍连德那样,医务人员是凭借着自身的使命感与一腔热血奋斗一线的践行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所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字沉甸甸的总结了我国各族人民的一段民族抗争史、奋斗史,当代疫情下,我们团员青年应当学习如书中那个特殊年代的民族精神,时刻牢记初心,时刻践行使命。
- 标签:
上一篇: 【乐阅读】《活着》读后感
下一篇: 【乐阅读】《武汉封城 坚守与逆行》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