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量,重拳出击,攻坚克难,再攀高峰
——首次权威发布《中国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版)》
部分参会专家合影
2019年10月26日下午,《腹膜癌临床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分论坛正式拉开帷幕,李雁教授致辞并主持本场会议。来自挪威镭锭医院的Milan教授、清华大学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所赵红平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唐鸿生教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许洪斌教授、济南市中心医院郭培明教授等均发表了精彩的学术演讲。
值得关注的是,唐鸿生教授在会议上首次发布了以崔中书教授、李雁教授等多位腹膜癌专家联合起草和修订的最新版《中国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版)》,该专家共识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合理应用、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和最新进展等方面对中国腹腔热灌注化疗标准进行全面阐述,为规范HIPEC、精准HIPEC、获益HIPEC,为HIPEC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专家共识提出,“HIPEC+”的治疗模式,即肿瘤根治术、CRS+HIPEC、转化模式以及综合模式,为抑制恶性腹水、彻底杀灭肿瘤细胞提供新思路。同时,共识中为间皮瘤、假黏液瘤、胃癌腹膜转移等HIEPC提供推荐治疗药物,对术中麻醉安全和术后围手术期的相关注意事项均给予详细介绍。为临床医生提供清晰的治疗思路的同时,也给腹膜癌患者送去了希望的曙光。
会上,来自挪威的Milan教授分享了该中心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CRS+HIPEC)治疗腹膜癌的丰富经验,包括多学科合作、手术患者选择、假黏液瘤和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手术案例,并与中国专家针对腹膜癌手术规范、欧洲腹膜癌患者治疗流程、腹膜癌学科发展规律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麻醉中心赵斌江教授指出,在腹膜癌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的容量管理尤其关键,与患者器官的保护、围手术期管理、患者预后关系密切,他认为,控制了容量,即控制了患者的“生命之源”。
赵红平教授的团队对HIPEC机制研究有重大突破,认为细胞热疗不充分可导致肿瘤细胞产生多级分裂,侵袭转移能力增强,这一结果对HIPEC临床应用有重大意义,即HIPEC的作用温度在治疗过程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郭培明教授和许洪斌教授介绍了该中心多年来腹膜癌治疗经验,帮助患者获得长期获益,同时,指出理性CRS+HIPEC手术患者选择,从严把关手术质量,密切监测围手术期变化,是规范化CRS+HIPEC的基本流程,每一个流程均需严阵以待。
近年来,随着肿瘤学界对腹膜癌的重视,各国家、国内各省市医院的青年才俊、医疗人才均慕名而来,向李雁教授团队学习CRS+HIPEC理念和手术规范,CRS+HIPEC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来自内蒙巴彦淖尔市医院李彦芳教授和深圳市中医院赵江宁教授的介绍证明了这一点,医院在李雁教授的指导和支持下,成立了腹膜癌博士工作站、派遣专家行手术演示和近距离指导、接收人才团队到京进修学习等举措,使得一些基层医院对腹膜癌的认识进步飞跃。
尽管以CRS+HIPEC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策略在腹膜癌治疗中成绩斐然,但腹膜癌仍是目前临床肿瘤学艰难发展历史中遗留的“老、大、难”问题。且CRS+HIPEC的技术规范化、影响扩大化、认识普及化,仍有待推广进步。本次会议的召开将腹膜癌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直击腹膜癌治疗痛点、通过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的系统优化,实施覆盖全人群、全生涯、全维度的破解方法,从多地区、多学科、多层面充分交流,全面协作,实现优质、高效的CRS+HIPEC有序发展,打造完整的腹膜癌规范化治疗体系。
(荐稿:李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