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白金10分钟
——记对心脏刀刺伤病人的院前危重创伤急救
3月31日晚21时43分,北京120调度接到报警:“小马厂中盛大厦地下一层两名男子被刀扎伤。”通过GPS卫星定位,迅速派出离现场最近的中心48号王坤车组,5分钟后急救车组到达现场。 只见一名小伙子倒在卫生间门前,神志不清,呼吸困难,胸前衣服已被鲜血浸透;另一名小伙子在电梯间内,意识尚可,但胸部、腋下数处刀伤,血流不止。王坤大夫及车组人员立即现场评估并经过初步检查,发现两名伤员均为“开放性气胸”,开放的伤口与外界相通,造成肺部受压,生命垂危。王坤大夫立即利用贴膜将伤口封闭,同时心电监护面罩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同时与离现场最近的世纪坛医院急诊室取得联系,建立了创伤救治的绿色通道。当伤员来到急诊室时,医院的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早已做好抢救准备,受伤后不到一个小时,伤员已经躺在了手术室里,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在经过急诊手术治疗后,两名伤员已经病情平稳,正在康复之中。 这次抢救,院前急救人员5分钟到达现场,并迅速在10分钟内完成现场处置并送达急诊室,使伤员在伤1小时内开始手术。这两名伤员的成功救治得益于120现场急救的快速反应、救治得及时、先进的抢救技术以及120与世纪坛医院绿色通道的成功建立。 北京急救中心的数据表明,各类外伤在全年的报警统计中始终在前三名。对于现场急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实施救助,对伤者的损伤越小。据国际创伤协会统计,创伤病员“第一死亡高峰”在1小时之内,其死亡的数量占创伤死亡的50%;“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2小时至4小时之间,死亡数占创伤死亡的30%。院前急救是医院抢救的延伸,院前急救在民众中的知晓率和应用率直接体现着一个城市人文素质的高低,也决定着一个城市医疗水平的高低。 近几年来,为了提高北京120院前急救服务水平,北京急救中心与国际创伤机构建立密切联系,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急救技术,并转换急救理念与国际接轨,加大院前医疗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力度。此次现场创伤病人抢救成功,正是北京120医务人员将国际最新创伤急救生命支持技术(ITLS)以及院前急救白金10分钟、创伤黄金1小时的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最好例证,真正为百姓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 (其他作者:王坤) |
上一篇: 第三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第一届心脏交叉学科论坛圆满闭幕
下一篇: 多科合作,抢救年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