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生命
——急诊科上演“抢救大片”
“这是我工作以来最有成就感的一次。”
5月10日是全院护理继续教育课程讲座,这个课程对于急诊科的护士来说相当重要,下午班的工作落在了杜雪和其他三名护士的身上。中午急诊科很忙,但四名护士忙中有序,忙而不乱,患者的用药及护理工作都能及时妥善地完成。 15:30,“120”驶到急诊科门前,杜雪意识到又来新患者,并上前进行接诊。接诊的是一位口服大量安眠药的患者,家属也是急得满头大汗。四名护士遵医嘱立即给予洗胃、监测生命体征,再加上原有输液的病人,顿时护士忙不开了。杜雪立即向护士长樊杨汇报情况,同时通知下午听课的护士们回科室参加抢救。 接下来,一场前后持续近三个小时、争分夺秒的“抢救大片”上演了。正如美剧《急诊室的故事》中的医生抢救镜头一样,急诊内科医生任民在10分钟内完成了患者的体格检查、询问病史、心电图监测并做出明确诊断。同时,护士迅速与患者家属沟通,联系急诊科主任,同时启动“绿色通道”救治。 15分钟后,包括急诊科护士长和两名护士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抢救室,科主任连同急诊内科赵勇主治医师等共5名医护人员全部陆续赶到,进行抢救。“给予患者快速补液,抑酸药物、止血药物治疗,行留置胃管插入术,0.9%氯化钠100ml+去甲肾上腺素80mg胃管冲洗,每隔5分钟冲洗一次。”这是主治医生的医嘱。医嘱就是命令,护士反复给予冲洗,观察病情变化。她们一边重复着医嘱,一边认真地执行着。抢救工作一切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在抢救的过程中,患者的心跳一度停止,杜雪跟主治医生任民两个人不间断地给病人做人工胸外按压,最后按到自己手都麻木了也不知道。 “当时,抢救室里很乱,呼吸机在不知疲倦的喘着粗气,监护仪上的绿色数字也在不停的跳跃,一楼门外接诊的声音也很吵杂,但我好像完全感觉不到其他人和其他声音的存在,全神贯注到只听得见主治大夫任民让我给病人不断的按压、按压、按压。”杜雪说,“那个时候,心里没有别的想法,只有一个信念——我就是要救他,要让他活下去!最后,这名患者在心脏停跳五分多钟的情况下,还是被我们给救过来了。这是我工作以来最有成就感的一次!”说到这里,杜雪的眼神中闪耀着动人的自信与自豪。“在ICU大家心里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哪怕只有一分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一百分的努力去争取!因为作为病人,他只能求助于我们,我们必须要去救他!” 17:00,急诊一楼又响起“120”的警铃,大厅又推进来一名患者。护士长立刻把六名护士分成两组。杜雪负责留在抢救室继续工作,其余护士跑去接诊新的患者…… 经过近三小时护士与医生的配合默契,抢救迅速,用药及时,两名患者终于生命体征平稳,脱离了危险,安静休息了。大家也稍稍放松了紧张的心情。 五月底的天气已经非常炎热了,参加抢救的医生护士各个浑身大汗,腰酸背疼,有的护士裤腿及衣服上,还溅有患者呕血时的血迹。虽然没有感谢的话语,但她们看到患者脱离危险都很欣慰,抢救又一次全部成功了,又一次赢得了生命的时间。 经过几天的住院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家属实在拿不出费用了。经过大家的了解,该患者家庭条件十分困难,这几天的费用已经把老两口的钱花得所剩无几了。护士们马上把情况反应给了主任。经过主任和护士长的商定,科室决定减免病人的监护费、抢救费、床位及吸氧的费用。此外,护士长还组织值班护士为他每天买饭、送饮料,为患者的家属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过了一个星期,当我路过急诊内科任民的办公室门口时,看见患者的儿子向任大夫咨询起父亲的病情来,任大夫边写病历边说:“五月中旬这几天,早晚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缓慢,你爸爸还有心脑血管疾病,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血液流通受阻,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如果有条件的话,要定期来医院体检。有什么困难,及时和我们反应,我们都会帮助你的。”老大爷的儿子听了之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脸上的露出久违的笑容。我想,这位患者也马上会健康出院了。 (图片:阮前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