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党群园地 >>我敬我业

苦点累点算什么

——记在“健康快车”上的时光

发表日期:2013-07-02 来源:眼科 作者:刘 晶 本页责编:李春慧,原驰
人阅读

清明时节,北京的早晨凉意仍浓,5点拖着行李,匆匆出门,告别家人,带着丝丝不舍,赶赴机场,踏上飞往广西贵港的航班,奔向健康快车,开始为期两个月的白内障手术光明行动。

“健康快车”是国家卫生部和香港慈善基金会赞助的医疗火车,在内地边远贫困地区进行免费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共有4列健康快车。今年,我院第三次被选为其中一列的上车手术医院,为期8个月,手术任务是3000例,分别在广西贵港和甘肃定西两地区。

虽然已是第三次踏上健康快车,一路上还是忐忑不安,一是作为首站医务主任,来自医疗工作的压力;二是听说本次健康快车停靠的环境十分不好,对工作和生活有较大困扰。

三个小时疲倦的飞行结束了,一下飞机,热浪扑面而来,预料到广西天气热,没想到是如此的热。烈日炎炎,空气就像个大蒸笼,如同北京的三伏天。让来自北方的我们招架不住,脱掉棉衣,穿上短袖,赶紧钻进接机的车内,奔赴离南宁200公里远的贵港——健康快车所在地。

正如先来的同事所说,健康快车停靠在火车站旁,十几米远处每天上百趟东来西往的火车隆隆地穿梭而过,并发出刺耳的鸣笛声。车厢在抖、手术显微镜在抖、夜里无数次被惊醒,大家天天被噪音和抖动折磨着,再加上天气热,吃不下、睡不着。然而,每天还有大量的医疗工作要做,30多例患者术前检查、筛选,20多例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显微手术。面对这些不利条件,大家齐心协力想办法,用海绵将手术室车厢垫起来,减轻手术显微镜的抖动;晚上早休息,以睡眠时间换质量;服用安眠药物,以保证第二天有精力工作。时间久了,也就慢慢适应了这种恶劣环境。

虽然对嘈杂的环境习惯了,但是医疗工作中还有很多困难。首先就是语言不通,虽然有两位当地医生翻译,但是广西的少数民族太多,语言种类丰富,有讲白话的、壮语的、粤语的,还有讲越南语的等等,当地医生也听不懂,医患难以沟通,再加上白内障手术是局麻显微手术,需要患者配合。医患互相听不懂,患者又多是来自边远农村的老年人,手术时很紧张,配合很差。同时,当地患者眉弓很高、凹眼窝,所有这些都给手术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我们在手术台上经常紧张得一身一身地出汗,一天做二十多台手术,下来后真是精疲力尽、浑身酸痛。由于每天消毒液洗手,手上的皮肤一层一层地剥脱,很是痛苦,再加上车上的生活枯燥,生活空间狭小,免不了想家,年轻的小护士有时偷偷抹眼泪。尽管如此,当第二天换药时,患者重见光明的兴奋与激动,那一张张高兴的笑脸,那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那一份份感激之情,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们觉得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能让边疆贫穷老百姓走出黑暗,不正是我们眼科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吗?苦点,累点又算什么。

记得有一位南宁的记者采访时问我:“刘医生,你已是第三次上健康快车了,抛家舍业的,又那么辛苦,是因为挣钱多吗?还是回医院以后给升职?”

我回答:“不是,上车后收入比医院少很多,来时没有任何承诺。”

“那你们这是为什么呢?”

是啊,为什么呢?以前没有想过,现在我常常问自己。社会上有人说,医生就是图名利,那么,现在我可以大声地说:“不对!医务工作者就是天使,哪里有灾难、哪里有疾病、哪里有死亡,哪里有召唤,就出现在哪里,置生死于外,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哪有名利可言。”

人在繁忙中往往感到时间过得飞快,两个月的时光就要过去了。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医疗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了900多例白内障手术,由于工作安排的原因,我5月底结束了健康快车的工作,告别同伴,返回北京。

闲下来的时候,常常想起在车上紧张而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以及朝夕相处两个月的同伴们——眼科大夫王冰松、护士许琳以及手术室吕洪琴老师等,她们仍然在车上继续工作着,感谢她们对我的工作支持和帮助,在此遥祝她们工作顺利,身体安康!

人生经历过,就不会淡忘;付出过,才觉得美好。有些事在你的一生中都会在脑海萦绕,难以忘怀,尤其是那些在艰苦环境中所做的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