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爱国》在院网刊发后,院内几位年轻朋友来电说:“看后对‘爱国’有了新的认识,加深了理解云云。”建议我以简洁的语言谈谈北京精神中的“创新”,我说这可难为我了,只能浅谈点体会。
近几十年来是我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发展速度几倍、甚至数倍于历史。我们能生活在这个时期是莫大的荣幸!为什么?那就是我国的全面改革开放。在某一点上说,改革就是创新。口语上,经常用“创新”表示改革的成果。既然改革被视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可见,“创新”被视为“北京精神”的精髓就理所当然了。它体现了北京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是内容的变革、创造、丰富和完善。
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
创新是以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为前提的。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创新就是应在学到的知识基础上,勇于探索,善于更新。好奇心理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地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也就是说热情加兴趣是“敢于冒险、敢于闯天下、敢于参与竞争的支撑,是创新思维的营养。”
作为年轻的医护工作者,要做到创新,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有热爱才能对医护工作产生兴趣,有浓厚的兴趣才会自觉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探究,以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
(荐稿:曾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