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党群园地 >>我敬我业

奉献青春 无怨无悔

——记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先进集体—“促进专业发展,守护生命健康”系列

发表日期:2014-05-15 来源:心血管内科 作者:苏 申 本页责编:高璐,原驰
人阅读

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护士是身着白衣的凡间天使,她们用爱托起生命之重,用心修复体魄康健,她们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不断进取。她们的脚步从不停滞,践行着“促进专业发展,守护生命健康”的理念。

有一群质朴、优雅的砖红色建筑屹立在北京西客站的对面,与北京世纪坛遥相辉映,这被古树环绕的建筑群并没有因岁月流逝而褪色,却更显示出它的历史与蕴涵其中的文化。在这满溢着历史的文化中有一个集体,她们正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留下的文化,一朵充满时代气息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花正在盛开,这就是8455线路检测中心心内科护理团队。


内科护理团队共有37名护士兄弟姐妹:由病房护理单元、CCU护理单元、心导管介入护理单元及心电图心功能室四个护理单元组成。平均年龄35岁,35岁以下人员占总人数72%,其中取得本科学历9人,大专学历28人,主管护师6人。心内科病房原有病床53张,其中CCU6张。为了满足患者住院需求,践行人道主义精神,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将病房单人间全部改为双人间,并将CCU床位增加至9张,让更多需要救助的患者得到帮助,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护理组的姐妹们在杨水祥、彭建军主任及护士长的带领下,以“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支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队伍团结奋战,以实际行动发扬白求恩精神,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和生力军的作用。

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科学细化管理

2013年3月我科积极响应卫生部及北京市卫生局的号召,正式启动“优质护理”工作,按照《北京地区各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文件要求,开展一系列活动,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自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在科护士长的指导下我们根据病区的实际情况以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修改了、开展责任制护理,修订与完善包括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工作流程、相关制度和规定,并根据护士的能级划分,按要求全面实施培训与考核,与绩效挂钩。采用“彻底的”责任包干形式——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病人实施整体的连续的护理服务。真正实现护士能级与病人病情的对应,保证高级别护士负责病情重及数量多的病人, 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为了满足工作需求我们合理弹性排班,尤其在周二、五等手术日工作量剧增的情况下,有针对的增加护理人员,既保证了护理质量又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排班的同时提倡护士的参与和尊重护士的意愿,使护士身心健康得到保证,体现人性化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案,把护士护理患者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岗位风险及患者满意度等要素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力推进优护工作的开展。在护理部和科护士长的正确领导下,病区护士长科学实效的管理,我科在护理部优质护理绩效考核中成绩优异,连续数月获得一等奖。

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多是危及生命、病情危重的急性患者。正是这支朝气蓬勃的队伍,使很多危重、疑难患者挣脱死亡,迎来新生。护士们按照分级护理的要求全面认真细致落实优质护理,从每天大量的输液护理治疗、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到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IABP、介入治疗等现代医疗手段;从传统的护理模式到用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疾病进行解释,要求每个护士不仅需要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还需要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例如:护士要准确计算、记录各种液体的出入量和速度,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征变化,做好医生的前哨兵;护士们能判断各种心律失常及做好各种应急处理;导管室的护士24小时待命配合急诊绿色通道完成急性心梗的介入治疗。对于休克心衰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需要近乎化学滴定式的药物输入,就要求除了对药理性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外,还要熟练使用各种精密医疗仪器,没有扎实、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是难以做好的。

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内科患者病情急、危重,意外安全隐患多,介入风险大,陪住率高,面对困难和压力我们从多方面查找不足,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优质护理服务的贴心工程,建立心与心的沟通,构建和谐友爱的护患关系。

我病区将优质护理的服务细则公示在宣传栏内;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便民措施:为介入术后的患者提供一次性纸杯和吸水管,为睡眠不好的患者提供眼罩和耳塞;夏天为患者提供扇子和花露水;冬天为怕冷的患者提供厚棉被和睡衣等;我们在护士站旁的展板区开辟了一块“心语心愿”信息栏,建立了护患沟通的桥梁,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理动态,鼓励患者把藏在心底的话语和对我们的意见建议及时表达出来,以便更好的为患者解决问题和服务;根据心内科老年患者多,反复宣教患者仍不能记住宣教的内容和责任护士姓名等特点,在宣传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制作了心导管介入、心脏射频消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等健康宣教手册和责任护士“名牌”,方便患者随时翻看,加强宣教的力度,同时能使患者更好的记住责任护士,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快速的找到相关责任护士;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会根据病情进行随访,认真记录,做好健康宣教,延伸护理服务;CCU里不能摆放鲜花,为了美化环境,愉悦患者的心情我们在CCU和病房的墙壁上贴上了郁金香图片和一些温馨提示图片;为了方便周末及节假日患者就医,心电图和心功能室的老大姐们平均年龄51岁,其中于洁老师身患乳腺癌,她们牺牲周末和节假日休息时间,轮流值班,保证心电图室和心功能室全年无休,为患者提供优质、及时的服务。

心血管内科护理团队中大部分都是80、90后的年轻同志,在家是父母的“掌中宝”,而在工作岗位他们却表现出了与同龄人不相符的老练和沉着。心内科患者性格偏执,不解、嘲讽、不信任的言语随时可见,而护士姐妹们却只是用微笑和自己的实际行动一遍遍的向患者解释,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一次次的化解了他们心头的疑虑和不信任。CCU每天只有半个小时的探视时间,家属不能陪住,初入院时很多患者家属都不放心,总怕这些年轻的护士们照顾不好自己病重的亲人,面对这样的患者群,我们耐心、细致,不急不燥,总是设身处地的患者着想,换回的是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谢和“患者意见箱”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诉说。

在心内科这样的环境中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多少次为了挽救命悬一线的生命,护士姐妹们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而毫无怨言。为了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家在收到护士长通知临时加班时从不讨价还价,那些家住郊区的年轻护士经常坐几个小时的车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几个小时,接到加班的电话后依然毫不犹豫的踏上返回工作岗位的汽车。在护理团队中怀孕生子随时可见,而我们的准妈妈们并没有早早的在家安胎待产,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及护理质量,不增加其他姐妹们的工作负担,往往都是坚持工作到生产前的最后一刻,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工作岗位,走进产房。随着病人对健康的需求和自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心导管介入治疗已成为一项普通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每逢手术日我们从早七点一直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高强度的工作后,第二天我们依然精神饱满,全身心的投入到临床工作中去。

记得那是2013年的一个寒冬,天早早的就黑了,18:30交完班后,白班护士拖着疲惫的身体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刚刚脱下工作服,这时病房一名患者突发心梗出现室颤,意识不清、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大汗、四肢湿冷。患者的病情就是命令!是无声的号角!没有领导的命令和安排,病房和监护室的护士不约而同的重新换上工作服,准备监护仪、除颤仪等抢救用物奔至患者身边。电除颤、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路、测量生命体征,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患者血压只有50/30mmHg,心率进行性下降,呈叹气样呼吸,值班医生和护士立即给予患者心外按压及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抢救药物顺利的进入患者体内。时间就是生命!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在和死神赛跑,不敢有一丝的马虎大意。此时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抢救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这时值班医生指示:“转入CCU继续观察,如果没有特殊病情变化,准备进行床旁IABP泵植入。”患者被迅速的安置妥当,虽然抢救告于段落,但是护士姐妹们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她们为患者剪掉潮湿的衣物,一阵阵骚臭味传来,原来患者由于“阿斯综合症”导致大小便失禁,面对这种情况,她们顾不上脏和臭,在保证患者安全舒适的同时,用最短的时间为患者清洁身体,更换干净被服、保暖并配合医生成功的植入IABP泵。患者终于转危为安,这时已经是深夜了,窗外大雪纷飞,病房里荡漾着天使们的爱心,却仿佛温暖如春。这样的情景经常在心内科发生。

内科导管室是开通“急性心梗”患者生命列车的绿色通道,不论白天黑夜、严冬酷暑、电闪雷鸣,身在何方的心导管室护理组姐妹们的手机永远24小时待命,只要一个电话,她们就会从温暖的被窝中、父母孩子的生日宴上、亲朋好友聚会的餐桌上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投入到患者的救治中。正是她们配合医生分秒必争、及时有效的救护,挽救了一条条岌岌可危的生命,保护了无数心梗患者的心肌,保全了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然而我们医护人员却经常默默的忍受着病痛,带病坚持在临床一线。在心导管室里有这样一位护士,我们尊敬的称她为“徐大姐”,自2006年我科开展心导管介入治疗以来,徐大姐一直担任介入护士工作,从刚开始创业的步步艰辛,到现在介入工作的成熟有条不紊,都离不开她辛勤的付出。然而在2012年一月的一次体检中,徐大姐不幸的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万分震惊,给予徐大姐无限关爱和同情。但是徐大姐却格外的坚强,顺利的度过了化疗期和围手术期。考虑到徐大姐的身体原因,科室核心组让她多休养一段时间,并调离心导管室,但是她婉言拒绝了大家的好意,并笑着说:“小小的病魔是打不倒我的,我离不开心导管室,更离不开需要我的患者。”几个月后徐大姐以乐观、饱满的精神状态又重新回到了导管室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工作到现在。

响应医院号召,积极配合科室开展“主诊医师负责制”工作

2013年院领导提出要求,要开展“主诊医师负责制”的试点工作,我们心血管内科有幸成为了5个科室中的一员。经过科室核心小组讨论、带领大家学习相关文件、科内组织动员、商量细则、竞争上岗、组长组员双向选择分组、制定绩效考核方案等一系列工作和准备后,我科“主诊医师负责制”工作顺利的开展了起来。在科主任领导下,医生被分为三个“主诊组”,主诊组长负责,组员相互配合,大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各个小组间形成了良性的竞争,同时我们的护理工作量较之前有大幅度提高。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上下团结一心,按照医院的要求,积极努力工作,克服各种困难,时刻把患者安全放在首位。开展“主诊”工作以来,伴随着工作量和收治病人量增加,同时也出现了床位紧张的局面,我们就成为联系各“主诊”之间的纽带,保持良好的沟通,合理进行床位的调配,协调组间关系,确保大家在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我们的辛勤付出,不仅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可,也得到了院领导和科主任及各位医生的肯定。在我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2013年度医院制定的各项指标,同时做到护理工作“0”投诉,收到患者多封表扬信和锦旗。

在“介入手术”绿色通道开展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科配合“急诊绿色通道”工作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了,在这样良好的基础上,杨水祥主任又和急诊科联合开通了“房颤、射频消融”绿色通道,以便更大程度的救治更多、更复杂多变的患者。现如今我们科每个月出院患者超过200人,床位使用率达100%以上,平均月介入手术量、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总数超过百台,是全院专科床位数最多,工作量最大的科室。在心内科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仅得到了患者和本院职工的认可,更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好评,北京电视台曾对心内科杨水祥主任和心内科团队工作多次进行了报道,提升了医院和科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重视培训,提高团队整体水平

科室以创建心内科优质服务品牌为中心,加强专业人员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形成具有心内科自身特色,技术结构合理,综合实力一流的护理学科群体。主任和护士长非常重视培养和锻炼青年护士理论和操作能力。一有时间,科室就会组织典型病例、疑难病症的学习和讨论,并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每月我们都会诚挚的邀请我科王佐岩主任为大家讲解心血管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基础心电图分析、起搏心电图识别等,王主任诙谐幽默的讲课形式,使我们在笑声中掌握了所需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定期组织大家进行医疗安全分析、护理意外事件分析、相关预案制度的学习,并定期组织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利用晨会时间指导护士对重症患者病情观察,提高护士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组织大家认真参加院课和科课。在2013年护理部组织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我们全员通过,这和大家日常学习和努力是分不开的。与此同时,护士们还积极参加学历教育,从根本提高个人素质修养。为了给年轻的同志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除了在院内科内业务学习外,还定期外派青年人才培训。我们也很注重培养年轻护士的带教能力,参加了燕山大学高职、首都医科大学护理本科“病情观察学”及“护患沟通”等教学工作。在完成繁忙工作的同时,这些年轻的授课老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认真备课,准备教案,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除了做好临床一线的工作外,我科还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院内外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护理部承办的青年教师护理论坛大赛中,我科护士李静波获得二等奖;每年组织护士参加“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和“首都国际癌症论坛”;积极参加工会组织的排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卡拉OK”大赛、踢毽子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象棋大赛等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营造良好的氛围,放飞青年梦

内科护理团队始终坚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响应党委和团委的号召,我们年轻团员利用休息时间长期坚持参加团委组织的公益活动,如:志愿者走进羊坊店社区服务、为“有色家属院”孤寡老人献爱心等。2013年,我科王彦婷护士得知医院组织无偿献血的活动,主动报名献血,体现白衣天使大爱无边的崇高品格,献血后护士长安排她休息,却被她婉言拒绝了,她说:“护士长,谢谢您的好意,如果我要休息了,我的班就要交给其他姐妹,科里工作这么繁忙,我无法安心的呆在家里,而且我还承担着带教工作,我不能耽误了学生的学习……”今年在大家的一致推选下,王彦婷被评为我科2013年度“先进工作者”。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年轻护士肖珑,工作热情,认真负责,她用甜甜的笑容,暖暖的话语,打动了众多患者的心,今年被评为“优秀团员”。正是这些年轻优秀的青年团员以点代面在护理团队中传递正能量。2013年9月,在内科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参加了“门头沟红色之旅”党日实践活动,大家切身体会革命前辈是在怎样艰苦恶劣的情况下取得胜利,极大的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充分领略了革命前辈当年坚强不屈的精神,并把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融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内科护理团队在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坚持求真务实的服务态度,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患者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心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我们的青春和爱心,为每一位患者营造出温馨的世界,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在这里我们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成功救治危重患者上千余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有许许多多的患者经过我们的抢救复苏成功后,激动的说不出话来,是“心内人”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在患者弥留之际是我们使他们依然保有人的尊严,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的使命!一位来自内蒙的患者在感谢信中这样写到:“我们在这里受到了平等的待遇,护士们的微笑缓解了我们的病痛和焦虑,让我们感受到了首都人民的热情和温暖……”。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起正是举家欢聚的时刻,我们却依然奋斗在临床第一线,也许我们不是好妈妈、好妻子、好女儿,大多数节假日、亲人的生日、孩子的毕业典礼或许都无法看到她们的身影,但是我们却没有个人原因耽误过一次抢救,我们为守护患者的生命燃烧自己的青春而无怨无悔。心内科护理组只是世纪坛医院护理团队的一个缩影,她映射了无数在护理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护理姐妹们的影子。她们常年遵循着南丁格尔精神,践行着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不求回报,只为换来患者的生命和满意。而我们也正踏着这条路无怨无悔的走下去……。

相关链接:促进专业发展,守护生命健康--我院召开“5·12”国际护士节纪念大会

(其他作者:高梦琦;图片:阮前伟;荐稿:顾怡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