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追忆我的爷爷严以律己的一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996年12月19日,这是我一生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这一天,我的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是那样的猝不及防,也许每个人都无法预料。去世时,爷爷一句话、一句叮嘱,都没来得及对我爸爸说,便匆匆离开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成为了我们终生遗憾。
2018年清明节,在这纷纷的雨天,零散的记忆,随着雨丝,清晰地飘进了我的脑海,我更加怀念起我的爷爷。追忆爷爷和许多革命老前辈一生,他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廉政为民,对革命事业做出的无私奉献和在日常生活中严以律己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继承和发扬。
我的爷爷石一彬,1936年4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争;1937年11月参军,从军队到地方,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参加革命50多年来,从基层到政府机关,曾任干事、部长、科长、县长、处长,上海市轻工业局副局长、局长、枣庄市副市长等20多种职务。他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数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清政廉洁,不谋私利,不计名利,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一生坚持勤俭节约,生活俭朴。他教育子女,从小要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平日注意节省一粒粮、一滴油、一滴水。衣服破了补了又补,真正做到俗话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他每天坚持看报、看杂志,看完后他都亲自收起来,摆放整齐,过了二十多年,一份不少。他把这些报纸、杂志全部捐赠给了枣庄日报社作为资料,报社的同志们特别感动。
爷爷从不以权谋私。不利用职权,拉关系、走后门,为子女、亲属安排工作。爷爷有七个子女,从小就教育他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听党的话,服从国家需要。在七个子女中,有的参军、有的当农民、有的当工人、有的下乡插队。
我爸爸是爷爷的长子,1950年爸爸正在师范学校上学。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党中央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我爸爸和许多学生一样,报名参军。当时有的学生家长到学校劝阻子女不要报名参军,担心上前线会有生命危险。我爸爸给爷爷去信,说明已报名参军。那个时候,爷爷正在长清县任县长,他立即回信支持,鼓励爸爸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笔从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审查批准,爸爸光荣参军了,在军队服役一生。
我二叔年近80岁了,一生在河南老家务农。他有四个儿子,都在家当农民,生活比较困难。爷爷鼓励他们要努力搞好生产自救,没有帮他们安排任何工作。
爷爷老家有一位亲戚,1975年他用我爷爷的名字找县委书记安排工作。这位县委书记曾是我爷爷的下属,当即答应安排,并给爷爷来信说:“老领导让办的事,马上就办。”爷爷感到很奇怪,说:“我从未找谁办这类事。”让他立即停办,并对这位亲戚进行了批评教育。
爷爷一生坚持不吃请、不送礼、不收礼。1980年后,爷爷来北京看子女,有时去看些老战友、老同事,有20多位都是司局级以上领导,有的老同志多年不见面了,非要宴请他,他都婉言谢绝了。
爷爷主张丧事简办。1996年他在重病期间,多次给家属子女郑重提出:“死后丧事从简,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通知亲朋好友,三不留骨灰,把骨灰撒在枣庄大地上。”爷爷于1996年12月19日凌晨6时45分在枣庄逝世,享年82岁。去世时,只有奶奶和两位叔叔、婶婶在他身边守护,我爸爸和姑姑接到电话,从北京赶到枣庄医院时,爷爷已走三个小时,成为我们的终身遗憾。根据遗嘱,枣庄市政府与家属商定,把骨灰撒在“枣庄市万亩石榴园”。
爷爷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无怨无悔,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爷爷一生不过生日。80岁大寿时,子女想给他祝寿,他不让安排。爷爷去世后,不保留骨灰,不修坟墓,不树碑立传。因此,在每年的清明节时,我们没有为爷爷扫墓祭拜,只有在心中纪念。今年既是爷爷诞辰104周年、又是去世22周年纪念,今以此文来纪念我亲爱的爷爷,他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光辉榜样,并一直在我们子孙后代中传承。
(编者按:本文栏目旨在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文章中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 标签:
上一篇: 观《厉害了,我的国》
下一篇: 2018年离退休干部新春茶话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