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你吃的药对吗?
发表日期:2008-09-28
来源:干部综合科 作者:邸 岩 本页责编:原驰
|
|
|
|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便秘的发生率越来越可观。文献报道,便秘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心理因素、饮食方式、饮水量多少、生活方式等。
便秘发生了,有的人很不以为然,自己随便吃些排毒养颜胶囊,要不就吃点泻药。长此以往,会对泻药依赖,久之,损伤局部肠道黏膜,使便秘成为不可逆转的慢性病。再有很大意的人对其置之不理、任其发展,最终导致痔疮、肛裂、黏膜脱垂,排便时往往痛不欲生,还会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结肠黑便病、结直肠肿瘤、焦虑抑郁症、失眠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是一种看似不起眼,却关乎身体健康,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

下面给大家说说如何在众多通便药中选择适合你的药物。通便药物分为以下几种:
1.容积型泻剂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有如下的感受,吃了红薯、魔芋、红枣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排大便很痛快。它们都属于容积型泻剂的范畴,容积型泻剂的主要成分就是各种纤维素和欧车前水胶,来源于植物,在肠道中不被吸收,阻止肠道内水分的重吸收,增强导泻的作用。该类药物服用后在一至数天内起效,可以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适用于任何类型的便秘人群。需要注意的是,在服药过程中要多喝水。
2.渗透类泻剂 这类药物包括三种:盐类泻剂,如:硫酸镁、枸橼酸镁、硫酸钠(芒硝)等。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手术前或是结肠镜检前的肠道准备或中毒后的导泻,长期应用会导致电解质紊乱,高钠血症、高镁血症等。 另一类是聚乙二醇,市面上可见到的药物有福松和恒康正清,该药物不被肠道所吸收,能提高肠道内的渗透压,从而增加粪便液体的含量。这类药物主要应用于容积型泻剂疗效差的病人,它不改变肠道内的PH值,不破坏肠黏膜的完整性,不影响血糖,糖尿病病人也可以放心服用。这类药物越来越受消化科、肛肠科医生和便秘患者的青睐。 还有一类药物是乳果糖和山梨醇糖浆,成分是人工合成的双糖,在小肠中不吸收,在结肠中被分解成乳糖来提高肠道内的渗透压,可以很好的促进氨和其他含氮物质的排泄。对于肝硬化便秘的患者效果较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这种药物的药效随服用的时间延长而减弱,故不宜长期使用。也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3.刺激性泻剂 这类药物正广泛的滥用于临床,主要有番泻叶、酚酞(果导片)、比沙可啶、中药大黄、植物芦荟及其制剂和蓖麻油等。这类药物作用强且迅速,能提高肠黏膜的通透性,增加水分和电解质的交换,引起稀便。这种药物也主要用于手术前和结肠镜检前的肠道准备,长期使用危害很大,不仅影响水、电解质和维生素的吸收,还可形成药物依赖和大便失禁。 由于该类药物的作用很强,可以引起腹腔盆腔脏器充血,故月经期和妊娠期不宜服用。服用大黄类药物可以引起泻后继发性便秘,加重病情。长期服用芦荟制剂会引起结肠黑变病,使患结肠癌的危险增加。长期服用果导会刺激肾脏,蓖麻油也有导致泻后继发便秘的副作用。这类药物主要用于临时通便,长期使用应慎重。
4.润滑性泻剂 这类药物有液体石蜡和甘油等,民间的偏方蜂蜜和香油也有类似功效。这类药物也不被肠道吸收,可以软化大便,主要用于心脏病、老年人、体质虚弱等避免排便用力的患者。但该药物长期使用可以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和钙磷的吸收,故应在餐间服用,并补充维生素A,D,K和钙磷。
5.促动力剂 主要成分是5-HT受体激动剂,目前常用的有西沙比利、莫沙比利及替加色罗。该类药物可以促进全胃肠动力,缩短肠道转运时间,效果不错。其中替加色罗对于青年女性便秘患者有特效,但试验证实它可增加心脏病发病率。
6.微生态制剂 这类药物可以调整便秘时肠道菌群,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可以减少体内腐败菌产生的氨酚、吲哚类代谢产物的堆积和吸收,改变大便的性状,而起到通便的作用。主要有乳酸菌素片,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双歧三联活菌(粪链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生活中常喝酸奶也有类似的作用。该药不需通过全身吸收,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可以长期服用,但衰弱和危重患者大量应用会引起菌血症。
有一句广告说得好,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但愿上述文字对改善你的生活质量有所帮助! | |
|
阅读全文
版权所有:8455线路检测中心 京ICP备11039022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