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党群园地 >>读书感悟

医者仁心,医道人道

——参加“首都医药卫生界《医者仁心》观后座谈会”有感

发表日期:2010-12-29 来源:宣传中心 作者:闻 卓 本页责编:李春慧,原驰
人阅读

作为首都医药卫生行业从业者,有幸参加了1223日下午2:30,在北京歌华开元大酒店召开的首都医药卫生界《医者仁心》观后座谈会。会议由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主办,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等领导,首都医药卫生界的代表,《医者仁心》主创团队代表,社会科学界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近日,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委宣传部、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等单位联手打造的《医者仁心》在中央电视台8套热播。该剧是中国第一部全景式反映医生职业生涯的医疗大剧,没有回避医患矛盾,正面直击卫生医疗行业生存状态及困境。

《医者仁心》讲述一家公立三甲医院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的故事。仁华医院雄心勃勃的副院长武明训邀请老同学留美著名心脏外科医生钟立行回仁华就职,帮他建立仁华医院心脏外科的声誉,增加他就任院长的砝码。不料钟立行的到来却在仁华医院引起一连串的震动——他精湛的医术,专业的作风,对医生职业清教徒般的虔诚让全院上下无不为之吸引,也在武明训的妻子、钟立行的同班同学、麻醉科主任江一丹心中激起涟漪,钟立行甚至成为院长的热门人选。

医院接二连三出事,有管理上的疏忽,有技术上的失误,也有无力回天的医学局限。患者不理解,医闹煽风点火,个别医生利欲熏心,惹来无数麻烦,仁华医院成为火药桶。

一群曾经充满理想与献身精神的医生在艰难的现实面前或者妥协,或者失重,或者心力枯竭,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中艰难跋涉,最终,武明训与钟立行在冲突与对立中找到平衡点,重新找回希波克拉底誓言给予的崇高与责任,找到了“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

《医者仁心》编剧、总制片人徐萌说,医疗剧是电视剧皇冠上的明珠,全世界的影视人都以能拍摄医疗剧为职业最高荣耀。近年来,中国内地引进的医疗剧如美国的《急诊室的故事》、《实习医生格蕾》、日本的《白色巨塔》等在国内引起了医疗剧的热潮,中国观众也一直期待我们自己有一部高水准的医疗职业剧。在拍摄之前,她曾作为‘实习医生’跟医学院学生同吃同住同工作,体验他们的生活,拍医疗题材剧不同于其它,拍摄难度非常大,所以所有的主创人员都是捧着一颗心来的。导演傅东育是首都医务工作者的后代,母亲在协和医院工作时,他就有个愿望能拍一部反映医务工作者的电视剧,如今这个愿望实现了,他感到特别兴奋,这种兴奋还来源于对于社会信仰和理想的重塑。

“《医者仁心》让我感动,电视剧真实地反映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梅雪这样描述自己的观后感。北京胸科医院护士长王秀华说:“这部电视剧特别贴近生活,经常引起我们同事生活中的讨论。”北京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首都十大健康卫士之一的陈敏华说,“看《医者仁心》,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几乎每个角色在医院里都能对号入座。剧中人物钟立行有很多回答病人问题的镜头,每次钟立行还没回答,我就替他回答了。经常可以预测到人物没有说出来的话,家里人总怀疑我是不是参与了编剧。”北京大学医学部王一方教授说,目前,医生的处境很尴尬,甚至有点“屈打成妖”。《医者仁心》为医务人员给出了社会性的辩护,是一部有助于社会理解医学、理解医院、理解医生的优秀艺术作品。

在医患之间、医疗技术与社会道德之间等各种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医药卫生行业的从业者面对的问题也较之从前更加错综复杂。治死了病人,医生就是坏人吗?这是整部剧最纠结的问题。而武明训的台词“我是医生,不是牧师”;“面对死亡,我们只能保持一种假装的冷漠,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自我保护,否则我们早就崩溃了。”医患之间有堵墙,病患不够了解医学,不够了解医生所面对的家庭事业压力;医生不够体谅病人的心情,最终造成了双方的不够了解,不能换位思考,这才没有足够的包容。电视剧中的钟立行是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他更像是一座标准的医者的丰碑,用钟立行扮演者谢君豪的话说,这个人物是个纯粹的人。而面对社会矛盾的尖锐,我们这个时代是不是也需要一个代表信仰和理想的偶像呢?我想是的。

医学是科学,但医学无法改变的事实是,它所服务的对象将永恒为人,所以医学更应该是人学。在技术与人道之间总有个平衡点,我们医药卫生从业者在追求技术精进的同时永远无法抛弃的一个命题就是,面对着活生生的人又将如何。

(编者按:本文栏目旨在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文章中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