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知的志愿者,源于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那时约有10万来自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不同年龄的各界人士,自愿参与志愿服务,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用真诚的微笑,热情的服务,为祖国、为奥林匹克精神增光。
在90年代以前,北京也常有类似这样的服务,那时不叫志愿者,是由街道居委会组织,以女性为主的一群热心的大妈们,在建国庆典、全国党代会、全国两会等国家重大事件中,带上治安红袖标,配合公安民警,巡视在大街小巷,我们昵称他们是“小脚侦缉队”,这种来自民间组织的形式,对社会治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确实对一些不法分子起到了震慑。用现在的观念来理解,他们也是志愿者,为保一方平安做着贡献。
如今,我也加入了志愿者行列,成为北京市医管局,“守护天使,关爱生命”的注册志愿者。
为更多的了解志愿者服务的起源、义务和责任,我认真学习了一把,不仅填补了自己知识的空缺,还充实和提升了自己,感悟人生,在价值社会追求中,奉献爱心,服务社会。
志愿服务起源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慈善服务,志愿服务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100多年。
我国第一家专门从事志愿服务和福利研究与培训的机构,成立于2002年7月16日,既北京大学志愿服务和福利研究中心。
中国最早的志愿者来自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1979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来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环境、卫生、计算机、语言等领域的服务。
90年代初,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的领域的志愿者服务机构也随着社会的需要而建立,极大的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志愿精神随着志愿组织的不断发展得到弘扬,志愿组织也为公众志愿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载体,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和不同群体,提供无偿的服务,为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做着努力。
志愿者服务,其实是一种付出和回报融于一体的志愿行动,付出是关爱和行动,获得是快乐和满足,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在医务处和离退休办共同号召下,我们退休职工积极参与医院的志愿服务。我们的岗位门诊二楼检验科,主要工作指导协助病人打印化验结果,咨询和导医等等。打印化验结果简便、快捷,对年轻人不难,可对于老年人和不常看病的人,在这机器面前就显得有些局促和为难。我们志愿者的出现,不但为他们提供了帮助,还耐心教会他们使用的方法。用我们的真诚和微笑,用我们的真心和耐心,为病人解决困惑和需求,我们同样得到回报,微笑和感谢。病人竖起大拇指说:你们医院真好!话语简单而诚恳。
在这方寸之地,岗位虽小,反应却大,折射出医院的质量和人文理念。
助人自助,正成为当代倡导的新理念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及基本的生活状态,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我们在花甲之年,选择志愿服务于医院,服务于社会,传递爱心,传递文明,我们奉献,我们快乐。
我们是志愿者,我们是平凡的快乐人。
(荐稿:曾丽华)
(编者按:本文栏目旨在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文章中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