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的早晨,一个周末的白班,我像往常一样提前20分钟到科室冲了一杯浓浓的咖啡,翻阅着今天负责病人的病例。
“快让他们备床,来插管,备呼吸机,一个男病人,30岁,特别胖,已经意识丧失了,马上就到。”看到陆大夫风风火火地跑进来,我立刻放下杯子跑进病房,呼吸机、监护仪、抢救车,在病人入室时已经各就各位了。
“他可真胖!”实习同学发出了一个感慨,过床是在六个大小伙子的协助下完成的。“先看血氧,抽
个血气,准备插管。”在医生一个个令发出的同时,夜班护士跟即将接班的白班护士一起忙活起来。
插管的过程非常不顺利,由于他过胖,气道狭窄,“叫麻醉科让他们快来。先捏会儿皮球,让他血氧先上去。”陆大夫急得满头大汗。
86、88、90、93、96……
“什么情况?”麻醉师进来后看到病人。
“太胖了,呼吸窘迫,气道狭窄。”
“换个7号半的管,再给些力月息。”
在麻醉师的协助下,终于顺利插入气管插管,看着他血氧饱和度平稳后,陆大夫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他情况逐渐平稳,生命症相对正常,在9点半我们处理进行了交接班,夜班护士托着疲惫的身躯完成了她们的工作,接下来看我们的了。
一系列的治疗开始了,抽血给药,紧张有序地完成。
“3床病人家属想进来看看,可以吗?”
“让他进来,换好隔离衣跟拖鞋。”
当患者家属进来后,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失声哭了出来:“涛涛,你不能有事,你要是有事,妈妈怎么办!”
“涛哥你要坚强,挺过去,我们哥几个会一直在外面守着你的,你要加油啊!”
“护士小姐,麻烦你们了,救救我儿子,我就一个儿子,从小跟我相依为命,他不能有事啊!”
“阿姨我们会尽力,您要注意身体。”面对家人和朋友的焦急,我们安抚着。
30岁能做很多事情,是很多事情的开始,但对于他来说不应该是结束。大好的青春还没来得及享受,他却躺在病床上,跟病魔斗争。人都说男人三十而立,他今年三十岁,能不能过三十岁却还是个未知数。
看着病床上的他,让我们大家心里一酸。
“他不能总平卧,要给他翻身。”但是看着他庞大的身躯,我们犯了难,一组七个护士上班,我们出动了六个人,只听“一、二、三搬”后,他纹丝没动。
“怎么办?”
“把床尾去了,直接给他左右翻身,等人再多点的时候再抬他。”大家默许了我的提议。
接下来几天的翻身基本都是这样完成的。
他转入后予以高级生命支持治疗,予以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脑细胞、脱水、抑骏、肠道保护、低温治疗、营养支持及脏器保护治疗。
治疗进入了第三天,他的一切指标都在逐渐恢复正常。这天早上,他慢慢睁开了眼睛,那双大眼睛眨来眨去,看着四周,俨如新生儿一般环视着周围的一切。
“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我看着他。
他点点头。
“你现在在ICU,就是监护室,你之前呼吸不好要插管上机就来这里了,现在你嘴里的是气管插管,出于安全,我们要约束你的双手,希望你配合不要乱动。”
他明白我在说什么,点了点头示意。
终于在他大便后、翻身时不用那么费力了,他可以自己动一动。下午探视的时候,看着他妈妈搂着他的头,抚摸着他,眼泪落在了他的脸庞,他的眼里闪烁着晶莹,我明白那是他对妈妈的爱、是感谢。
第四天,呼吸机在CPAP的模式下他练习了一天,又进行了脱机锻炼,在确认自主呼吸没问题后,进
行了拔管,过程很顺利。拔管后,他开心的不得了。
“谢谢!”这是第一次听到他的声音。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第五天,他顺利转回病房,看着他回到病房,病区的护士、医生、原来同病房的病友都来祝福他,希望他早日康复。他爽朗的笑声,回荡在病区的楼道里。
五天可能能完成一次短暂的旅行,五天可能能进行一次彻底大扫除,五天时间可能连北京一半古迹都游玩不完,谁也不知道五天时间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知道五天的时间,在ICU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下,我们成功救治了一名患者,让他转危为安。生命是无价的,生命是无限的,生命是值得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