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疾病定因诊断的方法
发表日期:2009-07-06
来源:泌尿外科 作者:夏溟 本页责编:原驰
|
|
肾上腺疾病的定因诊断主要是判断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异常是否由肾上腺本身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所致。有些疾病是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的功能紊乱所致,病变的根源并非在肾上腺本身,有可能在下丘脑、垂体或人体的其它器官。皮质醇增多症的定因诊断:主要目的是区分皮质醇增多症是垂体依赖性还是非垂体依赖性。常用的方法有:
v 血浆ACTH及N-POMC测定。
v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包括过夜法。 |

|
|
|
v 甲吡酮试验:11β-羟化酶抑制剂,垂体性皮质醇症用药后ACTH、11-脱氧皮质醇增高,但皮质醇减少;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血ACTH水平不高,11-脱氧皮质醇上升不明显,皮质醇减少。
v CRH兴奋试验:静注CRH100ug后,数小时内测定血浆ACTH和皮质醇,如两者的峰值比基值分增高50%和25%以上,为阳性反应。正常人和垂体性皮质醇症患者为阳性反应,而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无反应,异位ACTH综合征多数无反应,异位CRH综合征患者有反应。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定因诊断主要目的是区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各亚型,重点鉴别是腺瘤还是特发性皮质增生。常用的方法有:
v 卧立位醛固酮试验。
v 血浆去氧皮质酮、皮质酮、18-羟皮质酮测定:腺瘤患者以18-羟皮质酮升高较为恒定和显箸(大于100ng/dl)。特发性皮质增生患者为正常或轻微升高。
v 赛庚啶试验:口服8mg赛庚啶前及服后半小时抽血,历时2h,测定血浆醛固酮。大多数特醛症患者血浆醛固酮下降4ng/dl以上,服药后90分钟下降最明显,平均下降约50%,而醛固酮瘤患者血浆醛固酮无变化。
(本页责编:王占荣,MMS) |
| |
|
阅读全文
版权所有:8455线路检测中心 京ICP备11039022号 技术支持: